新機場時代-紐約國際空運
北京新機場全面竣工,即將在9月30日正式運營,為國慶70周年獻禮。北京因而將成為繼上海之后第二個雙機場城市。而成都第二機場亦將在明年完工。身為一線城市的廣州、深圳,均將第二機場提上發展日程。雙機場,悄然成為國際大都市的比拼標準。新機場建設熱潮正在席卷全國,到2020年全國將新建、續建超過70個機場。這對于加強基建投資拉動增長、改善城市綜合發展品質、統籌區域經濟一體化、推動“一帶一路”互聯互通,都有巨大意義。新機場,正成為中國經濟再起飛的重要平臺。
6月30日,地處北京中軸線最南端延長線上的北京大興國際機場及配套工程全面竣工,進入綜合調試階段,在9月15日之前將完成實操演練各項準備工作。一個超級一體化綜合交通樞紐,距離9月30日全面投入運營,只有一步之遙。
以新機場為國慶獻禮,并非第一次。1999年10月1日,上海浦東國際機場正式投運,上海成為中國大陸第一個雙機場城市。這一天,是新中國50周年大慶。時隔20年,北京成為繼上海之后,第二個雙機場城市,同樣以此為國慶獻禮。
按照國家主席習近平2017年2月考察時所作的定位,“新機場是首都的重大標志性工程,是國家發展一個新的動力源!
1
北京第二機場
有“全球航空經濟第一人”之稱的美國經濟學家約翰•卡薩達有一句名言:“長期以來,城市的輪廓和命運都取決于交通運輸方式。如今,是航空運輸的時代!
2015年英國《衛報》評選出新的“世界七大奇跡”,北京新國際機場與沙特王國塔、港珠澳大橋、烏克蘭切爾諾貝利核電站新掩體、麥加皇家鐘樓費爾蒙酒店、倫敦橫貫城鐵Crossrail工程、巴黎FFR大體育場等七項超級工程共同入選。
按照設計目標,擁有7條跑道的大興國際機場2021年和2025年將分別實現旅客輸送量4500萬和7200萬人次,2040年遠期目標是超1億人次。大興機場航站樓,是目前全球最大的單體航站樓,建筑面積約140萬平方米,相當于首都機場1號、2號、3號航站樓的總和。
年旅客輸送量既是衡量一座民航機場活躍度的指標,也是一個地區經濟活躍度的風向標。大興機場東北方向60多公里的首都機場,不到50秒就有一架航班起降,是世界上最繁忙的機場之一,2018年旅客輸送量突破1億人次,連續多年穩居世界第二位,僅次于美國的亞特蘭大機場。目前,全球年旅客輸送量超過1億的只有這兩座機場。
由于超負荷運轉,首都機場已無法滿足高速增長的客運需求,每天大約有300個飛行架次無法安排,每年近1000萬人次的潛在需求因而流失。首都機場各項指標的增速,都在放緩。飛機起降架次增速2009年達到過近13%的峰值后,從2013年以后降至3%以下。而隨著京津冀地區人口規模和經濟增長,以及日益擴大的國際交往,還將對北京提出更大的航空需求。據測算,北京地區航空客運需求2020年為1.4億人次,2025年為1.7億人次,2030年將達到2億人次。
■ 大興機場航站樓,是目前全球最大的單體航站樓,建筑面積約140萬平方米,相當于首都機場1號、2號、3號航站樓的總和。而北京原有的南苑機場,始建于1910年,是北京第一座機場,也是一座軍民合用機場,只對軍方背景的中國聯航及個別支線航空公司開放,2018年旅客輸送量僅為650萬,并不具備北京第二機場的功能。因此,建設一座新機場,分流首都機場壓力,承接更大需求,早已是燃眉之急。
實際上,興建北京新機場從1990年代就開始醞釀。1993年,北京市初步規劃了張家灣和龐各莊兩個場址。2002年,民航總局牽頭組織了一次選址調研,選出了四個備選場址,以廊坊的舊州為首選。2004年,北京市規劃委又進行了新一輪調研,同樣選出了四個備選場址,重點推薦的是北京大興南各莊和河北固安西小屯兩處。
到了2006年,新一輪選址工作正式啟動,考察了京津冀范圍內十幾個場址,直到2009年最終確定了北京大興區南各莊作為首選場址。綜合來看,這里離主客源地較近,空域環境和外部配套條件較好,區位上能便利地連通京津冀。2014年12月26日,北京新機場工程舉行開工典禮。
在空間布局上,大興機場充分考慮了旅客的出行體驗。為了應對1億人次量級的旅客壓力,新機場在全球首次采用雙層出發設計。并且構建智慧機場Airport 3.0,利用物聯網技術、云計算、個人智能終端機、AI技術等,打造更為開放的信息共享平臺,方便旅客智能化出行。
首都機場T3航站樓,由于周邊條件限制,T3兩側跑道的間距僅有1525米,將T3航站樓壓縮為縱向的一條,國際旅客不得不乘坐軌道捷運系統接駁。而大興機場單點放射構型有效控制了航站樓的指廊長度,樓內的分區運行模式又進一步縮短了旅客步行距離,安檢后旅客最遠步行距離約為600米,既省去了建設內部捷運系統,又提升了旅客出行效率。
■ 大興國際機場跑道大興機場還將建成全球規模最大的空管自動化系統,首次引入進離港排序功能,對進港和離港航班自動排序,減少飛機盤旋和跑道等待,合理調配空域和機場資源,進一步提升運行效率。
1
“最強大腦”
北京新機場,不僅將對京津冀民航格局產生深遠影響,還將直接助力雄安新區的“千年大計”。中國民航管理干部學院教授鄒建軍認為,大興機場的投運可以快速釋放首都機場超容運行壓力,更將是支撐首都、京津冀發展的綜合交通樞紐。
大興機場到天安門直線距離46公里,距離天津市區80公里,距離雄安新區約55公里,處于京津雄三角形的中心。新機場是以航空為中心,是集高鐵、軌道、公路等多種交通方式于一體的大型綜合交通樞紐,具有強大的輻射帶動作用。
空管系統是保障民航飛行安全的重要支柱。今年8月,全國最大的終端管制中心在首都機場附近的北京順義李橋鎮投入運行。到2020年秋夏航季,這里平均一天將指揮2900架次左右的飛機。北京終端管制中心將成為指揮京津冀地區民航運輸的“最強大腦”,管制區域將達到3.45萬平方公里,比現行面積擴大了近90%,覆蓋北京首都國際機場、大興國際機場、天津濱海國際機場。未來石家莊正定機場也可能加入。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張軍擴估算,京津冀要建成世界級城市群,經濟總量要對標2萬億美元,在我國經濟中的比重將達到15%至20%。
世界級城市群的成長要率先實現交通突破,民航作為綜合交通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勢必要先行一步。隨著北京新機場的建成,以北京首都國際機場、大興國際機場、天津濱海國際機場為主體的京津冀機場群將一舉成為東北亞區域最大的機場群。
其中,大興機場、首都機場分別覆蓋不同的客戶領域,形成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雙樞紐”;濱海機場將發展成為區域樞紐機場,成為北方國際航空貨運中心;石家莊正定機場將發展成為航空快件集散及低成本航空樞紐。
■ 即將開通的地鐵新機場線及大興國際機場高速。大興機場與首都機場均定位為“大型國際樞紐機場”。在航空業,“大型國際樞紐機場”是指在全球機場體系中處于關鍵地位的機場,總輸送量以及國際輸送量都在全球機場體系中排名前50位。倫敦、紐約、巴黎、東京、上海等世界級超大城市,均為“雙樞紐”城市。
“雙樞紐”之間又有不同功能差異。按照中國民航局2018年底發布的規劃,大興機場是支撐雄安新區建設的京津冀區域綜合交通樞紐;首都機場則定位為亞太地區的重要復合樞紐,服務于首都核心功能?梢哉f,首都機場側重服務北京這一“點”;大興機場則服務京津冀區域這一“面”。可見,在京津冀協同發展的戰略性全域中,大興機場的樞紐地位更為關鍵。
大興機場建成通航之時,其周邊的交通市政配套等基礎設施也將同步投入使用。機場周邊,集高鐵、城際鐵路、城市軌道交通、高速公路于一體的“五縱兩橫”綜合交通,將加速帶動京津冀協同發展,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
“五縱”指大興機場至北京市中心的城市快速軌道、北京至雄安新區城鐵、大廣高速北京六環至黃垡橋段、京臺高速北京五環至市界段、北京城區經新機場至霸州高速公路。另外,還有一條京雄高速公路支線抵達北京新機場!皟蓹M”指新機場北線高速公路、廊坊經新機場至涿州城際鐵路。
城市快速軌道新機場線一期6月份試運行,列車“白鯨號”最高時速160公里,從北京南三環草橋到大興機場僅需19分鐘,是名副其實的國內地鐵第一速度。預計將于2020年11月底貫通運營的京雄城際鐵路,將連接北京中心城區、北京大興國際機場和河北雄安新區。
借助“五縱兩橫”網絡,從大興機場,1小時左右可通達天津、唐山、保定等城市,周邊節點城市將被納入環首都“1小時交通圈”。2小時左右可通達石家莊、濟南等城市,3小時左右可通達太原、鄭州等城市。
■ 500名保潔人員投入大興機場擦亮新國門。1
京津冀支點
航空經濟學家卡薩達認為,“航空運輸正在成為21世紀經濟的引領方式,航空運輸構建的物聯網絡形成了新的城市形態:航空城和航空大都市!痹跈C場周圍發展賓館、娛樂場所、辦公、會展、自由貿易區以及產品加工等產業,就形成了航空城;沿著機場交通走廊形成的臨空產業和住宅發展帶則代表著航空大都市的形象。
作為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下的重大舉措,大興機場的戰略定位除了滿足區域航空客貨流量增長的現實需要外,還要推動北京城南轉型發展,優化首都功能布局,通過構建綜合交通體系和加快臨空產業聚集,推進京津冀城市群的整體發展。
全國政協委員、北京國際城市發展研究院院長連玉明表示,站在京津冀協同發展新格局下,北京新機場在服務首都的同時,更要側重于服務雄安新區發展,服務京津冀世界級城市群建設,從而與北京首都國際機場實現錯位發展。大興機場在立足東北亞的同時,還將面向西亞、東歐、北非,服務于“一帶一路”倡議實施,將成為中國融入世界格局的重要接入點、全面開放新格局中的核心支撐點。
航空專家曹允春指出,雄安新區未來要發展高端高新產業,而且是在全球產業價值鏈中占有一席之地的產業,未來一定會對航空運輸產生大量需求,大興機場則將有效支撐這一需求。
雖然目前京津冀四大機場即北京首都機場、大興機場、天津濱海機場、石家莊正定機場,都由首都機場集團實行一體化運營管理,但各地政府在產業、稅收等經濟利益問題上勢必仍有各自的訴求和考量。未來會存在中央和地方政府之間,以及不同地方政府之間的博弈,如何因應也是個考驗。
以橫跨京冀的北京大興國際機場臨空經濟區為例,核心區面積約150平方公里,其中北京部分約50平方公里,河北部分約100平方公里。要發揮整體作用,就需要由統一的管委會進行運營管理,這同樣離不開省際的協調統籌。
■ 未來20年新機場帶來的經濟貢獻將縮小南北城差距。目前在國家層面,成立了北京新機場建設領導小組組長,組長由國家發改委副主任胡祖才擔任,成員單位還包括中國民航局、自然資源部、生態環境部、水利部、海關總署、中央軍委聯合參謀部、空軍、國家電網公司、國家鐵路集團以及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政府等,涵蓋了國務院、軍隊、地方政府、中央企業等各方力量,負責統籌協調各方面的關系,推進工程建設、配套設施、運行維護、安全保障、空域管理等工作。
中國民航局還成立了北京新機場建設及運營籌備領導小組、北京新機場投運總指揮部,組長由交通運輸部副部長兼民航局局長馮正霖擔任。
此外,京津冀三地也會利用京津冀協同發展領導小組機制,通過定期的聯席會議,加強統籌,加強行業部門和建設單位之間的銜接。
1
南城崛起
北京大興國際機場,是京津冀區域發展乃至國家發展的新引擎,但其首先是北京的一個世紀項目。借由新機場開通的契機,北京也將解決自身區域發展不平衡問題列在了更重要位置。
南北不均、南部發展滯后,一直是困擾北京的短板。新機場落子城南,為北京未來發展提供了新機遇。中國民航局副局長董志毅此前曾表示,從經濟拉動角度看,僅新機場自身工程、駐場單位配套工程和綜合交通等市政配套工程投資就達到4100億元。
北京市發改委基礎設施處處長來現余指出,包括交通路網在內的機場周邊基礎設施建設,在服務機場的同時,也夯實了北京南部地區的發展基礎,通過這一系列工程建設,將會加快補齊南城在交通和公共服務上的短板。
2018年9月19日,北京市政府公布了《促進城市南部地區加快發展行動計劃(2018-2020年)》,標志著“城南計劃”3.0時代的到來。
北京疏解非首都功能的大邏輯是“孔雀東南飛”,這也是“城南計劃”的政策主軸:“城市南部地區緊鄰首都功能核心區,居于北京城市副中心和河北雄安新區中間,是‘一核兩翼’的腹地,是京津冀協同發展的重要戰略門戶。”
通州副中心與北京新機場兩大引擎,前者串聯北京中心城區、通州副中心、大興區和津冀地區的京津發展走廊;后者貫通北京中心城區、京冀南部地區和雄安新區的京雄發展走廊。
而“城南計劃”中對大興機場臨空經濟區的定位為:“建設國際交往中心功能承載區、國家航空科技創新引領區、京津冀協同發展示范區,打造北京發展的新引擎、京津冀協同發展的新高地!
例如,中關村就將入駐新機場臨空經濟區,建設國際臨空創新園,引進國際一流創新創業機構、項目和人才,發展前沿技術產業。為推進省市協同發展,城南計劃還提出建議:“積極推動京冀兩地共建共管北京新機場臨空經濟區,建立科學合理的利益和責任分擔機制!
中國民航局副局長董志毅指出,未來20年新機場累計將為北京市帶來超過8.6萬億元的經濟貢獻,推動北京南部區域占全市GDP的比重由2011年的10%提升至32%左右,對于縮小南北城差距,形成北京市經濟總體平衡發展的格局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
1
“探花”成都
緊隨北京之后,躋身雙機場三甲“探花”的,不是一線城市廣州、深圳,而是西南地區航空樞紐成都。正在建設中的天府國際機場將于2020年建成投入使用,這是成都的第二座國際機場。成都將成為繼上海、北京之后國內第三個擁有兩座國際機場的城市。
■ 成都天府國際機場效果圖2018年,成都雙流機場客運量達5287.7萬人次,僅次于北上廣,位居全國第四。同期,躋身全國前十的昆明長水、西安咸陽、重慶江北等西部大型機場,分別為4708.8萬、4465.3萬、4159.6萬人次。成都坐穩了西部地區航空樞紐頭把交椅,成都機場作為“中國中西部地區最繁忙的國際機場”“航空第四極”的地位更加凸顯。
興建新機場,成為“航空第四極”的新支點。天府國際機場是國家“十三五”期間規劃建設的最大民用機場,也是四川歷史上投資體量最大的單體項目,總投資718.6億元。
按進度規劃,天府機場2020年建成3條跑道、2座航站樓。滿足年旅客輸送量4000萬人次、貨郵輸送量70萬噸、飛機起降32萬架次需求。項目遠期還將再新建3條跑道和2座航站樓,滿足年旅客輸送量9000萬人次、貨郵輸送量200萬噸、飛機起降71萬架次需求。
天府機場在基礎設施建設方面同樣有許多創新!俺啥
上一篇 香港機管局:請愛護香港機場 勿妨礙正常運作-國際物流查詢
下一篇 香港機管局申請延長禁制令 證實已解雇2名員工-香港國際快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