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一碗牛肉面,在機場怎么就這么貴?-廣州出口國際快遞
銳評:一碗天價牛肉面是機場和乘客之間的博弈,遺憾的是,上半場,乘客占據下風。
文/ 周慧嫻
一碗牛肉面能賣多少錢?
88元!
這是相聲演員岳云鵬在某機場為“醬油面”套餐所支付的價錢。作為社會名人的他在微博上直呼這般價格讓他“消受”不起,并且,這碗牛肉面沒有與其價值匹配的味道,岳云鵬詼諧地將之稱為“醬油面”。
88元是一份牛肉面外加任意一杯咖啡的價格。按照市場價格,牛肉面無非16元,一杯咖啡30元,那么該套餐的正常市價是46元,而機場套餐的價格竟接近市場價的兩倍。
一碗普通牛肉面一旦走進機場就搖身一變成為了天價食品,是什么原因使機場有如此魔力,讓同一碗牛肉面完成了從市井到殿堂的過渡?
機場的牛肉面到底貴在哪里?
宰割
在高檔酒店,高價餐飲同樣層出不窮。為何民眾對酒店高價飲食的接受度就比機場高,而后者經常飽受詬病?
在多數人眼里,機場是公共場所,飛機僅僅是一種交通工具,相反,在酒店,消費者的心態便發生了變化,認為高品質的服務和高價位的餐食是一家優質酒店的配套,并且酒店可以提供理想的用餐環境以及星級大廚的服務。
口感、舒適度、品質化等都是機場餐食不能為消費者提供的,因而大部分人會認為機場餐食并不值得購買。
和附近的商圈、店鋪相比,機場內的飲食售價大都翻了幾番。僅僅一墻之隔,糕點、面條等在機場高貴“皮囊”的粉飾下,心安理得地步入了“高價”的范疇。
記者調查發現,一份市價為15元的魚香肉絲蓋飯,在成都雙流機場的價格高達39元;市價10元的紅油抄手在該機場的價格則是28元;市價18元的泡椒雞雜粉(3兩)則是39元;一盒市價為30元的哈根達斯小紙杯冰激凌則高達50元。
以西寧曹家堡國際機場為例,市區內賣15元錢的米線砂鍋套餐價達到了42元;牛肉蘭州拉面市場價10元,在機場賣到了38元;12元的牛肉炒面的價格在機場是48元;干拌面在市場上售價8元,到機場則標價48元;20元的羊肉泡饃在機場的價格達到了48元。并且,后者在色香味上并不占優。
有關機場天價餐飲的例子不勝枚舉,價目表上的數字已經成為了“過街老鼠”一般的存在。
既然價格已經賣到這么貴了,那么為何商家不用心做好這碗面呢?
這與機場內餐食的烹飪條件有著必然的聯系。
出于對安全的保障,候機廳一般禁止餐廳配備明火加熱裝置,因而運輸往機場候機廳的中餐通常是提前在中央廚房加工的半成品。拿到食材后,機場內的廚師只需簡單加熱即可,這也解釋了為何機場大多為糕點、面條、臺式鹵肉飯,紅燒牛肉飯這樣方便烹飪的食物。
雖然簡化了加工環節,但卻犧牲了食物的口感,并付出了額外的物流、人工等成本代價。為了確保候機廳的安全,食物在機場喪失了太多美味與享受的環節。
一碗樸實無華的牛肉面,既沒有上乘口感,也談不上大分量,再加上與市場上販賣的價格懸殊差太大。就這樣,機場里的天價餐飲自然成為了眾矢之的。
明知道選擇在機場內進食就意味著告別了味蕾的盛宴,但為何仍有人愿意“任人宰割”?
可能,有人舟車勞頓,到達機場時已經饑腸轆轆,只能“含淚”下單天價餐飲;也有人在候機時,百無聊賴,在人類最原始的欲望驅使下沖動消費;當然,也有出手闊綽之人,在他們心中,隨性和舒適先于性價比。價格,無非是一串毫無生命力的數字。
高價
反觀國外,日本、澳大利亞、加拿大等國的機場飲食與市內的價差并不明顯,有的甚至與普通商店的食品價格持平。
那么,國內機場何德何能可以賦予餐食如此驚人的溢價資本呢?
記者從知情人士口中了解到,國內某大型國際機場的餐飲品牌、特產店鋪等大都由一家商業管理公司掌控。換句話說,機場內的餐飲和特產店鋪要么是該商業管理公司的直營品牌,要么就是該公司的合作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