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施差異化措施-歐洲航運代理
據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局長方世忠先容,“從今年前三季度看,上海接待國內游客已經達到2.25億人次,實現國內旅游收進2748.5億元,較2020年同期分別增長了32.7%和39.5%,恢復到2019年同期的84%和80%。”他提出,上海需要借助中國郵輪旅游發展示范區的平臺上風,積極為郵輪旅游全新啟航蓄勢蓄能,打造中國郵輪旅游疫后復蘇的新樣板。
“現在全球郵輪行業復航的情況達到50%以上,大概在56%,”11月28日,中歐國際工商學院院長汪泓在2021中國郵輪經濟發展高峰會議上先容道。截至目前,全球有超過200艘郵輪復航,中國還未復航。
汪泓曾任上海寶山區區委書記,在職期間對郵輪產業發展起到重要推進作用,在回答郵輪產業對區域經濟的價值時,她對澎湃新聞表示,“郵輪產業未必會很快給區域經濟作可觀的稅收貢獻,但它對上海這個特大型的國際城市來說非常重要,它是標志性的,說明一個城市的戰略地位及國際地位,將上海納進全球著名旅游城市網絡中。”
2020年1月29日起,三大郵輪市場先后停擺,近500多艘郵輪全面停運,近200年來全球郵輪首次面臨全線停航。作為環境高度敏感型的郵輪行業,成為受疫情沖擊最大、恢復最慢的行業之一。世界上三大郵輪團體(嘉年華團體、皇家加勒比游輪團體、諾唯真游輪團體)總市值最高蒸發6000億元人民幣。
對于當下的情況,汪泓建議要分步推進郵輪旅游的重啟。首先可以率先探索試點海上公海游等更多的產品創新,充分積累郵輪復航成功的經驗;在調整期,應該把郵輪制造、郵輪旅游的文化宣傳、岸上游的設施,包括和郵輪同步的基礎設施做得更好。“這其中的關鍵一步是積極鑒戒全球郵輪復航的經驗,充分結合我國及上海的實際,建立完善國際郵輪衛生風險的防控標準、防控體系、防控規程,提升郵輪安全突發事件的響應能力、應對能力、處置能力,要制定出防疫標準、規范流程,讓郵輪經濟在保證防疫安全的條件下,加速實現高質量的復蘇。”
怎么看中國郵輪市場?
原國家旅游局副局長吳文學表示,固然受新冠疫情影響,海運報價國際快遞,中國作為全球最大郵輪業的新興市場和全球第二大郵輪客源國的地位并沒有改變,依然是全球最大、最有潛力的消費市場,蘊含著巨大的增長空間。
今年發布的《“十四五”時期深化世界著名旅游城市建設規劃》把郵輪旅游發展示范區及其輻射片區的提升工程,納進到上海旅游十大高峰工程,并提出要加快建設上海國際郵輪旅游度假區。
“在中游,國際郵輪公司持續關注中國市場、中國持續推動本土郵輪運營能力提升;在下游,中國郵輪港口建設持續推進。在此背景下,結合全國各地郵輪產業資源特色,明確郵輪產業發展重點方向,實施差異化措施,逐步形成各具特色、主題鮮明的郵輪產業發展布局。”汪泓說道。
疫情之下,郵輪產業如何發展?在中歐國際工商學院主辦的2021中國郵輪經濟發展高峰會議上,國內外郵輪業界著名專家學者集中討論了如何“進一步提升郵輪應對突發事件能力”、“疫情后如何重整亞太郵輪市場”、“疫情后如何更好布局中國郵輪經濟產業鏈”等題目。
重整郵輪產業首先必須面對的就是如何實現防疫體系下的安全題目。地中海郵輪中國區總裁黃瑞玲提出,在一些具體的防疫細節上業內還沒有形成廣泛的討論并達成共叫,比如“時空伴隨者是否就是密接?應急預案上,假如要隔離,是全員船上隔離還是岸上隔離?國際船員允不答應換班,跨境鐵路國際物流,怎么換班?”等等。皇家加勒比游輪亞洲區主席劉淄楠則提出能否有復航的時間表或路線圖以更好完成規劃。
在這個調整恢復期,汪泓以為中國郵輪產業鏈各個環節都應該捉住機遇,充分熟悉和把握郵輪產業發展規律,如在上游,加快構建中國本土郵輪供給鏈體系。10月18日,上海外高橋造船廠完成了國產首艘大型郵輪的全船貫通,與此同時,第二艘國產新造大型郵輪也進進了設計和建造階段。
當下如何重整郵輪產業?
在會議現場,郵輪產業內的專業人士紛紛提到疫情前的五年間,中國毋庸置疑是全球增長最快的郵輪市場,中國郵輪游客人數的復合年增長率達到22.2%。
根據連續8年發布的《郵輪綠皮書:中國郵輪產業發展報告(2021)》:在“內循環”為主的戰略驅動下,郵輪產業內生發展動力愈發強勁,帶動我國郵輪經濟新增長。因此,2021年我國郵輪經濟由“戰略調整”的延長期正進進到由內生驅動的“調整恢復期”。
上一篇 民航資源網2021年12月1日消息:據日本NHK報道-船期查詢
下一篇 在轉速1300-1500轉/分鐘時即可輸出扭矩820N.m-仰光海運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