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氧運動有哪些(有氧運動有哪些無氧運動有哪些)
哪些屬于有氧運動
運動時體內代謝以有氧代謝為主的耐力性運動。有氧運動可提
高機體的攝氧量,增進心肺功能,是達到健康效應的最佳方式。有氧
運動包括步行(散步、快走)、慢跑、打球、游泳、爬山、騎自行車、
健身操、太極拳等。有氧運動特點是強度低、有節奏、不中斷和持續
時間長。同舉重、賽跑、跳高、跳遠、投擲等具有爆發性的非有氧運
動相比較,有氧運動是一種恒常運動,是持續5分鐘以上還有余力的
有氧運動的全名是有氧代謝運動,它必須具備三個條件:
1、運動所需的能量主要通過氧化體內的脂肪或糖等物質來提供。
2、運動時全身大多數的肌肉群(2/3)都參與。
3、運動強度在低-中等之間,持續時間為15-40分鐘或更長。
相對而言,無氧運動所需的能量由糖酵解系統供能,供能過程中不需要氧的參加,強度大,持續時間短,運動時心率一般在170- 180次/分以上。如100-200米短跑等較激烈的運動都屬于無氧運動。
有氧運動的形式很多,如:快走、慢跑、作健身操、游泳、騎自行車等。有氧運動更適合于全民健身。在有氧運動時,人體吸入的氧是安靜狀態下的8倍。長期堅持有氧運動能增加體內血紅蛋白的數量,提高機體抵抗力,抗衰老,增強大腦皮層的工作效率和心肺功能,增加脂肪消耗,防止動脈硬化,降低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病率。
采用有氧運動健身,可因地制宜,量力而行。運動時間可每周3次, 每次20-30分鐘或更長;強度則因人而異,20-30歲的,運動時心率維持在每分鐘140次左右,40-50歲的心率每分鐘120-135次,60歲的心率每分鐘100-120次為宜。有氧運動還是無氧運動,并不是簡單地根據運動項目來劃分,而是按照運動時肌肉收縮的能量是來自有氧代謝還是無氧代謝而區別的。 有氧運動也叫做有氧代謝運動,是指人體在氧氣充分供應的情況下進行的體育鍛煉。有氧運動的好處是:可以提升氧氣的攝取量,能更好地消耗體內多余的熱量。也就是說,在運動過程中,人體吸入的氧氣與需求相等,達到生理上的平衡狀態。因此,它的特點是強度低、有節奏、持續時間較長。要求每次鍛煉的時間不少于1小時,每周堅持3到5次。通過這種鍛煉,氧氣能充分酵解體內的糖分,還可消耗體內脂肪,增強和改善心肺功能,預防骨質疏松,調節心理和精神狀態,是健身的主要運動方式。 常見的有氧運動項目有:步行、慢跑、滑冰、游泳、騎自行車、打太極拳、跳健身舞、做韻律操等。 而無氧運動是指肌肉在“缺氧”的狀態下高速劇烈的運動。無氧運動大部分是負荷強度高、瞬間性強的運動,所以很難持續長時間,而且疲勞消除的時間也慢。無氧運動的最大特征是:運動時氧氣的攝取量非常低。由于速度過快及爆發力過猛,人體內的糖分來不及經過氧氣分解,而不得不依靠“無氧供能”。這種運動會在體內產生過多的乳酸,導致肌肉疲勞不能持久,運動后感到肌肉酸痛,呼吸急促。要是想讓自己的身體更強壯一些,可以到健身房去參加無氧運動。不過,在鍛煉的時候,最好聽從教練的指導,選擇一個適合自己的訓練計劃。 何為有氧運動 人體運動是需要能量的,如果能量來自細胞內的有氧代謝(氧化反應),就是有氧運動;但若能量來自無氧酵解,就是無氧運動。有氧代謝時,充分氧化1克分子葡萄糖,能產生38個atp(能量單位)的能量;而在無氧酵解時,1克分子的葡萄糖僅產生2個atp。有氧運動時葡萄糖代謝后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可以通過呼吸很容易被排出體外,對人體無害。然而在酵解時產生大量丙酮酸、乳酸等中間代謝產物,不能通過呼吸排除。這些酸性產物堆積在細胞和血液中,就成了“疲勞毒素”,會讓人感到疲乏無力、肌肉酸痛,還會出現呼吸、心跳加快和心律失常,嚴重時會出現酸中毒和增加肝腎負擔。所以無氧運動后,人總會疲憊不堪,肌肉疼痛要持續幾天才能消失。 輕輕松松的運動算不算有氧運動 輕微的運動不是有氧運動,也達不到鍛煉的目的。只有達到一定強度的有氧運動,才能鍛煉心肺循環功能,提高人的體力、耐力和新陳代謝潛在能力,才是最有價值的運動。也就是說,有氧運動在達到或接近它的上限時,才具有意義。而這個上限的限度,對每個人來說都是不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