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叔同簡介的生平
簡述李叔同的三大人生
李叔同的一生,可以總結為三件事:救國、藝術和佛法
李叔同的一生布滿了傳奇色彩,一個才華橫溢的藝術大師選擇闊別紅塵,遁進空門,留給眾人無盡的惋惜和遺憾。
他出身顯赫,從小師從名師,接受了良好的教育。長大后赴日本進修,學習繪畫的同時,他在音樂,戲劇等藝術都有著極高的造詣,是一位偉大的藝術大師。
終其一生,李叔同不過做了三件事,卻留給眾人無盡的財富。
一、愛國赤子心
李叔同的傳奇命運,似乎從出生那一刻開始便早已注定。
相傳,他出生時,便有一只漂亮的喜鵲,銜著翠綠的松枝落在了產房的床上。人們都說這是吉祥的征兆,李叔同也一直隨身帶著那支松枝。
青年的李叔同,面對積貧積弱、腐敗落后的國家,十分憤慨而又痛心。救國心切的他以“老大中華,非變法無以自存”為口號,支持康有為梁啟超的變法運動。
變法失敗后,李叔同不得已和家人逃到上海避難。緊接著,他進進了南洋公學學習,看著國家危難,李叔同毅然投身于風暴之中。
“冰蠶絲盡心先死,故國天冷夢不春”,海運報價國際快遞,他的滿腔憂憤無處發泄,十分痛苦。
后來李,叔同加進了“滬學會”,這個組織以學習西方先進思想,從而富強國家為目的。他們崇尚武學,國際貨運空運價格,興辦義學,傳播新思想新文化,倡導移風易俗。
為了尋求救國的良方,李叔同踏上了遠赴日本留學的道路。
在日本他加進了中國同盟會,還將演話劇的收進寄給祖國的多難區。話劇成為了李叔同揭露帝國主義丑惡嘴臉的武器,對其罪惡行徑進行了猛烈的抨擊。
即使后來遁進空門,李叔同也從未丟棄愛國之心。他將佛法和救國結合,極大鼓勵了廣大青年參于救亡圖存。
二、一代藝術大師
李叔同在音樂,繪畫,戲劇和篆刻等藝術領域的巨大成就不言而喻,是民國時期一位偉大的藝術大師。
他是中國第一位學習美術的留學生,在學習西洋繪畫的同時,音樂,詩詞,書法樣樣精通。
李叔同首先將西方的音樂理論先容到中國,創辦了第一本音樂雜志,對國人的音樂理論啟蒙教育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在繪畫上,他兼具了印象派和寫實派之長,藝術大師姜州書評價他的作品:
“近看一塌糊涂,遠看栩栩欲活,非有大天才真功力者不能也。”
李叔同曾經男扮女裝演過茶花女,長裙搖曳,舉手投足,一顰一笑之間盡是茶花女的風情和嫵媚。
后來的舞臺劇表演中,他擔任了全部的舞臺和美術設計,演出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回國后,李叔同在城冬女學教美術和音樂,同時擔任《太平洋報》的主筆和編輯,開創了中國廣告藝術。
除此外,他還編寫了中國第一本西洋美術史,遺憾的是未能流傳下來。
在學校開設的各種課程中,音樂和美術從來得不到重視,但是李叔同卻教得十分認真,說起他來同事和學生無不肅然起敬。
除卻繪畫音樂,對于傳統的詩詞、書法和篆刻李叔同也大加倡導,有著極高的造詣。
?
三、一代傳奇高僧
李叔同十五歲時便寫出了“人生猶似西山口,福貴終為草上霜”,本該是青春正盛的少年郎,他卻已經對人生有了如此深刻的感悟。
隨著年齡的增長,他開始向往超脫世俗的生活。也正是由于如此,他開始接觸中斷食,并感到快樂和輕松。
后來,李叔同對佛法產生了愛好,經常到寺廟里習靜聽法,期間熟悉了彭乃。不久后,彭乃忽然選擇了出家,他十分觸動,將日本籍的妻兒安排妥當后,也下定決心遁進空門。
這一壯舉在當時無疑是驚世駭俗的,誰也不會料到這樣一位大師會忽然出家。
或許正是由于遍歷紅塵,才更懂得眾生的可貴。李叔同要像佛那樣“恩仇恩仇苦相忘,拯救眾生出苦壇”。
從李叔同到弘一法師,從藝術大師到空門僧人,變的是身份,不變的是一顆對眾生溫柔的心,是“于過往無量數劫種了善根的”。
進了空門后,弘一選擇了戒律最為森嚴的律宗,嚴格自律,潛心修行,將律宗發揚光大,更為了律宗大師。
而佛法中所傳達的慈悲為懷,也被弘一展現得淋漓盡致。他圓寂之后,還擔心自己的骨灰盒燙到螞蟻,特地交代弟子好生放置。
可以說,李叔同的一生一直貫串著三件事:愛國,藝術和佛法。
每一樣他都做到淋漓盡致,讓人動收留。
答:一是物質生活,二是精神生活,三是靈魂生活。
李叔同生平詩十首?
南浦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