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持該型燃料的開發、生產和使用-阿聯酋空運
合成燃料最新進展
比利時綠色能源公司Tree Energy Solutions(TES)則專注于尋找已經使用自然氣的市場,積極與訂購了LNG雙燃料船舶的大型航運公司進行接洽。該公司預計在2028年開始生產,期看到2030年在全球生產100萬噸的e-NG。
Matti Rautkivi透露稱,一些擁有清潔燃料研究團隊的大型航運公司在Nordic Ren Gas公布e-NG生產計劃后,也展開了討論。“人們開始意識到,監管和生產都已經到位,船舶也即將投進市場。至少有一部分航運業從事者可以成為減排的先行者,了解他們的船隊如何實現往碳化,并捉住e-NG的發展機遇,而不是慢半拍。”
據《貿易風》(TradeWinds)報道,慕尼黑的甲烷化可再生自然氣生產商Turn2X計劃今年第四季度,在西班牙埃斯特雷馬杜拉地區的米亞哈達斯四周的一家工廠生產其首批商用e-NG,這批燃料將通過管道運輸,目前已全部售出。
TES貿易和戰略項目的執行副總裁Nikolaus Widmann堅信,e-NG將在航運業發揮至關重要的作用,該燃料的最大上風在于其能夠憑借現有的LNG基礎設施即時投進生產。他表示,“e-NG是生物液化自然氣的老大哥。未來,其將成為替換化石燃料的最優解決方案。隨著新法規的出臺,e-NG將被看作是一種非常強大的脫碳途徑”。
據Turn2X的業務開發職員Maximilian Matheis先容,在該工廠預計每年2gwh(吉e-methane瓦時)的產量中,一半提供給德國的德國玻璃制造商,剩余的則出售給中間商,將產品推薦給使用LNG雙燃料船舶的船東。下一步,該公司將繼續擴大生產規模,以期實現“到2030年生產足夠的電制自然氣,以滿足德國約10%的自然氣需求”。
據先容,e-NG由回收的二氧化碳和綠氫混合產生,其分子水平與自然氣相同,能夠輕易地融進到現有的能源結構中。相較于化石燃料,e-NG更具有本錢效益,幫助解決在可再生能源間歇性、氫儲存和供給安全等方面面臨的很多挑戰。
芬蘭綠色氫和電轉氣開發商Nordic Ren Gas正在開發六個e-methane生產項目,從2027年初開始,這些項目的總產量將超過2TWh(太瓦時)。據悉,該公司已與芬蘭國有企業 Gasum簽署了一項長期承購協議,通過自然氣管道進行運輸,出口到歐洲或液化用作海上運輸。
每當出現新的船用燃料,人們首先關心的就是燃料的定價題目。目前,Bio-LNG的價格是傳統燃料的兩倍,e-NG的價格接近三倍。但是,所有的開發商都表示,隨著可再生能源和電解槽本錢的下降,e-NG的價格仍然存在大幅下降的空間,未來或將與Bio-LNG價格持平或更低一些。
e-NG具備競爭力
Nikolaus Widmann持有同樣的觀點,他正敦促買家更深進地挖掘、理解e-NG,并簽訂承購協議,推動開發商作出終極的投資決策,從而創造一個新的燃料市場,有效降低燃料價格。他以為,該行業應該就法規與結構達成一致,海運報價國際快遞,否則參與者將錯失時機。
據悉,TES與道達爾能源(TotalEnergies)合作在美國實施“Live Oak e-NG”項目,目標是到2030 年每年生產10萬至20萬噸e-NG。此外,兩家企業還與三菱商事、大阪燃氣、法國能源團體Engie、美國能源公司Sempra Infrastructure、東京燃氣、東邦燃氣組建e-NG同盟,支持該型燃料的開發、生產和使用。
根據Nordic Ren Gas的預估,到2050年,航運業需要使用470 TWh(太瓦時)的清潔燃料才能符合碳排放法規要求。
Matti Rautkivi 夸大稱,由于可再生電力占e-NG本錢的70%,隨著價格的下降,將實現明顯的本錢節約。并表示,由于人們更關心本錢,e-NG被多次提及并計算,與Bio-LNG相比已經具有一定的競爭力。因此,固然e-NG的生產本錢高于Bio-LNG,但由于監管核算,對船東而言,其價值已經具有競爭力。
Nordic Ren Gas的市場開發主管Matti Rautkivi 表示,這很可能是歐洲簽署的第一份e-methane承購協議,該公司之所以能夠取得進展,主要是由于其在公路和海運領域都擁有終端用戶市場。
Maximilian Matheis以為,由于監管激勵措施,海運部分對e-NG的需求持續上漲。他指出,在2030年代初期,海運報價國際快遞,航運企業需要相當數目的Bio-LNG或e-NG。并建議道,“假如航運業希看在未來10年內獲得足夠的e-NG,那么就應該從現在開始預備,簽訂長期承購合同是推動該型燃料不中斷發展的重要一環”。e-NG的未來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