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推動民航數據化與“空中絲綢之路”的協調發展-香港國際快遞
鄭洪峰表示,在數據端,由于航司、機場、空管等實體有不同的隸屬關系,系統建設各自為政,國際貨運空運價格,導致彼此信息不流通,協同能力不夠高,航空數據還未被充分利用,有時甚至會出現數據沖突的情況。
不過,如何推動“空中絲綢之路”相關國家實現“天空開放”也是一大挑戰。
民航數字化處于什么發展階段?未來的發展趨勢是什么?“空中絲綢之路”如何促進民航出海和數字化轉型?對此,《逐日經濟新聞》記者專訪了飛友科技創始人兼CEO鄭洪峰,聚焦數字轉型熱之下的冷思考。
談民航數字化:處于低級智能化應用階段
鄭洪峰表示,在民航運輸領域,“一帶一路”參與國的發展水平還不均衡,機場和空管等民航基礎設施總體尚不發達,數據水平參差不齊,運營能力也有待進一步提升。不論是政策制定還是在實際推動過程中,要想實現全面數字化、國家間數據交互都不輕易。
鄭洪峰以為,要想推動民航數據化與“空中絲綢之路”的協調發展,首先要做到的一點是,明確哪些是空管、機場和航司運行必須的關鍵數據,制定出基本標準,國際物流,依據標準,再找出短板有哪些,幫助沿路一些國家補齊短板。非關鍵數據可以不用同步,但要保證在可行的條件下,相關各國都可以采集齊全的關鍵數據。只有共同補齊短板,才能追求長遠的共同發展。
“從旅客角度來說,現在往機場需要提供一堆證實,假如中國的航空公司與中國衛健委對接,得到疫苗接種與核酸檢測的數據后,可以綁定旅客身份信息。空中絲路推動相關各國數據買通之后,實現疫苗互認,這樣就能極大提升旅客出行效率與安全。”
鄭洪峰以為,檢驗行業數字化轉型是否成功的標準,就是全球行業標準的領先和主導程度。“民航一直是新技術最先應用的行業之一,中國要成為民航強國,必須重視標準和技術的建設。”
分級別來看,鄭洪峰表示,低級的數據運用是對飛行情況進行監控,獲取比如飛機是否落地、客座率高低等基本信息。更高層次的運用是指可以對歷史情況進行回溯與模擬,比如模擬飛機落地會對后面航班產生什么樣的影響等。終極實現將數字化建設涵蓋民航全領域、全流程、全要素。
在應用端,當前我國航空數據智能化應用水平參差不齊,還處于低級智能化應用階段。部分機場和航司已經實現初顯的數據智能化,但還未在行業內普及,更多的實體還是在吃幾十年前信息化的老本,對數字時代的到來缺乏認知。
在鄭洪峰看來,5G、云計算等數字技術只是基本能力,不能以此來看民航業需要什么技術。他以為,民航業需要先形成一個共叫,在運行領域,先通過各種數字技術往識別民航運行行為,打破數據壁壘,再通過各種運用持續創造價值。
鄭洪峰以為,在全球數據買通之后,不僅會給旅客出行帶來足夠的便利,也為航空公司的運行和安全帶來很大的提升。
9月5日,第三屆“空中絲綢之路”國際合作峰會在北京國家會議中心舉行。峰會主論壇期間,民航業如何進行數字化和聰明化轉型成為業界的焦點議題之一。
在數字化轉型要求下,不少企業紛紛響應。不過,數字化、智能化固然已經成為業內共叫,但大家仍做得比較分散。
“從行業內看,空中絲路的暢通,可以促進各國相互信任,共享基礎數據。兩端機場或航司可以互認數據,并保證使用過程中不會被篡改,保證數據的時效性。”
“民航業的每一次高速發展,都來自技術的發展。數字技術,聰明化應該是(民航業)未來的趨勢。”飛友科技創始人兼CEO鄭洪峰在第三屆“空中絲綢之路”國際合作峰會上表示。
談空中絲路:推動沿途國家實現“天空開放”挑戰較大
隨著“空中絲綢之路”加速建設,這對民航業的數字化轉型帶來哪些機遇和挑戰?
飛友科技創始人兼CEO鄭洪峰 圖片來源:主辦方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