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藥品集采倒逼藥企殺價 明星藥價格降幅超9成-深圳空運公司
無疑,中國的醫藥行業正在經歷一場變革,而面對行業變革以及可能帶來的洗牌效應,藥企的未來出路在哪里?
根據已公布的擬中選結果,僅鹽酸二甲雙胍緩釋片(0.5g)就有天方藥業、北京萬輝雙鶴藥業、石藥團體等8家企業中標。
從藥品種類來看,擬納進56個品種、涉及300多個品規,治療疾病種類涉及到惡性腫瘤、高血壓、糖尿病、精神類疾病等。
此次,又有不少明星藥品給出了“跳樓價”,海運費,讓患者看到了真正的實惠。與此同時,在利潤空間被一壓再壓的背景下,國內藥企也在積極求生。
對于大部分未中選的企業來說,除了加速創新,當務之急還要轉戰院外市場。不過,這么多品牌產品如何在零售市場繼續開釋價值,也是藥企亟待破解的困境。
以此次有多款藥品中標的恒瑞醫藥為例,近年來,企業對研發的投進一直呈增加態勢。
從公示結果看,外資方面,僅有衛材的甲鈷胺片、優時比的左乙拉西坦注射用濃溶液、輝瑞的利奈唑胺片等原研藥中標。
以糖尿病常用藥二甲雙胍為例,此次集采中,二甲雙胍片0.25g品規方面,重慶科瑞制藥報出0.015元/片的價格,單片價格最低,降幅超過90%。
隨后,地方升級版的帶量采購也相繼出爐。
復旦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教授胡善聯接受媒體采訪時評價稱,第三次國家集采一次就有55種藥物中標,對未來進步藥企集中度,規范藥品流通環節,建立醫保藥品的支付標準,改善醫院用藥目錄,進步患者用藥可及性,降低醫療費用起到了很大作用。
以往,不少跨國藥企的原研藥品種在國內市場占據主導地位,此前兩批集采,外資企業的藥價降幅一直都受到高度關注。
顯然,這樣的運作模式已經無法再適應新的市場環境。
與外資藥企形成對比的是,固然國內藥企占據了盡對上風,但也進進了“價格廝殺戰”。
三輪集采,醫藥行業正在經歷洗牌
“院外市場單個藥企自建全國性銷售團隊本錢太高,而這種貿易化平臺企業,比如高速公路,藥企的產品就像一輛輛車,路上的車越多,本錢就越低。”
根據20日公布的《全國藥品集中采購擬中選結果公示》,此次集采共有55個品種采購成功,藥品品種數目接近前兩批之和。
今年1月,國家醫保局等五部分印發《通知》明確,第二批國家組織藥品集中采購和使用工作不再選取部分地區開展試點,由全國各省份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組成采購同盟,同盟地區所有公立醫療機構和軍隊醫療機構全部參加。
在業內看來,藥品集采的擴圍也意味著,對于國內藥企來說,競爭將愈發激烈,國產仿制藥躺著掙錢的“好日子”到頭了,并且來得似乎比原來所有人的預期還要快。
但本次集采中,鹽酸莫西沙星氯化鈉注射液由天津紅日藥業與湖南愛科制藥中標,原研藥廠拜耳出局。其中,天津紅日與海南愛科分別報價32.8元、35.27元。
近日,第三批國家組織藥品集中采購產生擬中選結果。
上一篇 該產品的目的是在公共場所提供額外的保護-澳大利亞國際快遞
下一篇 對一次性報廢或轉出的汽柴油貨車并更新為新能源貨車20輛(含)以上的企業-歐洲空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