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這些市場的規模很有可能要快速超過工業機器人的市場-新德里海運費
“目前,我國自主品牌的機器人已經在研發設計、關鍵零部件、整機集成應用、標準檢測認證等方面初步形成完整的產業鏈,基本能夠滿足我國產業量大面廣的基本需求。”宋曉剛表示。
曲道奎以為,海運費,隨著我國機器人市場不中斷擴大,資本市場蓬勃發展以及應用技術日漸成熟,我國機器人產業要從過往的“戰略跟隨”轉向未來的“戰略引領”,在很多產品技術上實現“并跑”甚至“領跑”。
任何一個細分領域都是一個巨大的市場。宋曉剛表示,這又是一個窗口期。國外品牌目前主要是做通用型機器,不過一旦國外品牌盈利能力下降,它們就會在細分領域發力。自主品牌最大的上風就是本土上風,便于研制出細分市場更需要的機器人產品和零部件,形成自己的知識產權,或者通過創新實現追趕、并跑甚至領跑。
“我國事人口大國,無論是社會服務還是居家服務,潛伏的市場顯而易見。”宋曉剛猜測,隨著越來越多的服務機器人進進家庭,承擔起清潔、教育、陪伴等任務,服務機器人很快會出現爆發式增長。
同時,他以為,從產能規模來講,我們與國外也有差距。比產能更重要的是要確保批量產品的可靠性和一致性,而這正是自主品牌要解決的一個弱項。不過,現在的發展態勢非常好,在焊接機器人、協作機器人、小型多關節機器人等領域,一些主要企業的產能布局都在提升。
宋曉剛分析,一方面我國制造業的規模世界最大、產業門類最為完整,已經具備向高質量制造發展的能力和基礎;另一方面,隨著我國人口紅利下降,用工本錢增長,倒逼各行各業向智能化轉型。在高質量發展和轉型過程中,我國制造業對機器人產業產生了極大的市場需求。此外,新冠肺炎疫情的發生,導致無人化、少人化的趨勢更為明顯,加大了市場對機器人的需求。
近兩個月,機器人市場更是熱鬧,幾家著名企業紛紛跨界推出機器人產品。8月10日,小米展示了仿生機器人CyberDog“鐵蛋”;8月20日,特斯拉公布將推出一款人形機器人“Optimus”;9月7日,小鵬汽車發布了首款機器馬“小白龍”。
定價和產能面臨挑戰
機器人產業的領軍企業新松機器人自動化股份有限公司總裁曲道奎以為,近年來機器人在服務、醫療、健康、教育、安全等領域逐漸發展和壯大,未來這些市場的規模很有可能要快速超過產業機器人的市場。
機器人產業的發展需要完善的產業鏈和需求環境,因此,機器人產業園在我國機器人發展過程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據不完全共計,剔除機器人企業以自用為主的園區后,2020年全國機器人產業園數目已超過85家。
在2021世界機器人大會開幕式上,產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辛國斌表示,2020年中國機器人產業首次突破千億元,中國已成為支撐世界機器人產業發展的中堅氣力。
我國機器人的研發歷史可以追溯到上世紀70年代,鐵路運輸上海空運,但從2010年才開始產業化進程。在產業化帶動下,整個行業開始進進快速發展階段。
中國機械產業聯合會執行副會長、中國機器人產業同盟執行理事長宋曉剛接受經濟日報記者專訪時表示,我國機器人產業快速蓬勃發展,當前已進進重要窗口期。“十四五”期間,自主機器人品牌要捉住這個機會,盡快把產業鏈薄弱環節補上,把“卡脖子”題目解決,實現高質量發展。
“在機器人行業中,中國可以做得比國外更好,新一輪產品迭代為我們創造了這種超越的機會。未來龍頭企業要更多聚焦平臺性技術,隱形冠軍要細分市場,核心部件要跟上全球的發展趨勢,形玉成面支撐。”曲道奎對國產機器人的未來布滿信心。
宋曉剛表示,機器人產業的發展需要行業和地方共同協力,一些制造業比較集中的區域,假如能夠真正結合本地轉型升級的需求,打造機器人產業鏈,有助于機器人企業發展。但有些地區存在盲目上馬機器人產業園的現象,相關部分要加以指導和規范,避免造成大量的土地、資金等資源浪費。
機器人正以越來越快的速度滲透到我們的生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