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空運-貨代公司廣西國資控股北部灣航空 海航系航司尋解困模式
近日,海南航空控股股份有限公司(600221.SH,以下簡稱“海航控股”)發布公告稱,公司與廣西北部灣投資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北投集團”)、廣西機場管理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廣西機場集團”)簽署了合作框架協議,三方將對海航控股持股70%的控股子公司廣西北部灣航空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北部灣航空”)進行股權重組,實現廣西壯族自治區政府對北部灣航空的控股。
2018年遭遇“流動性危機”以來,海航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海航集團”)在聚焦航空主業的同時,不斷變賣資產,尋求負債減輕。此次與地方政府合作以及去年相關案例表明,除變賣非主業資產之外,海航集團或尋得解困新模式。
各取所需
海航控股旗下北部灣航空與廣西國資這次聯姻,將改變北部灣航空控股歸屬。
根據協議,海航控股與北投集團、廣西機場集團將通過股權轉讓、增資擴股等形式對北部灣航空進行股權重組,實現廣西國資方對北部灣航空股權比例的擴大。
完成股權重組后,北投集團持有71.2%股權、海航控股持有24%股權、廣西機場管理集團持有4.8%股權。
國際資管公司協縱策略管理集團創始人黃立沖直言,海航集團這一年多來一直在出售資產。海航集團因為整體出現財務困難,客觀上需要政府的投資機構去救助。
就相關問題,《中國經營報》記者聯絡海航控股方面,暫未獲得進一步消息。
不過,對于廣西政府而言,此輪重組也絕非單向的“幫助”。
據悉,目前廣西正在加快構建中國面向東盟的國際大通道,并積極聯合中國西部多個省區市以及新加坡等東盟國家共同打造有機銜接“一帶一路”的國際陸海貿易新通道。
事實上,2018年12月以來,廣西與東盟的合作也在升級。經國務院同意,中國人民銀行等十三部委于2018年12月28日發布《關于印發<廣西壯族自治區建設面向東盟的金融開放門戶總體方案>的通知》,廣西建設面向東盟的金融開放門戶進入實施階段。2019年1月廣西自治區新聞辦曾對外宣稱,將大力推動上述方案落實,計劃到2023年基本建成面向東盟的金融開放門戶。
與此同時,近年來,北部灣航空相繼開通南寧-暹粒、南寧-新加坡、南寧-曼谷等東南亞國際航線,并實現新加坡、曼谷航線每日1班的高密度飛行。
而北部灣航空也曾對外宣稱,未來2年,計劃以南寧為基地陸續開通直飛河內、雅加達、馬尼拉等東南亞國際航線。并預計到2022年,計劃實現國內省會城市、東盟首都及主要熱點旅游市場全通航。
“解困模式”隱現
2018以來,海航集團出現“流動性危機”。海航集團董事局主席陳鋒曾對外宣稱,2018年以來,海航集團的資產處置力度不斷加大,2018年一年處置了約3000億元資產。據悉,海航處置資產主要包括金融、地產等非航空資產和業務。
另外,2018年海航控股年報顯示,2018年海航控股虧損36億元,2019年一季度,海航控股扭虧為盈,歸屬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11.4億元,但同比仍下降14.77%。
除了大力處置非主業資產,面對航空主業,海航系航司似乎找到其他解困方法。事實上,這已經不是海航集團與地方政府第一次合作。
2018年11月,上海空運,海航控股旗下航司烏魯木齊航空同樣獲得地方政府注資。烏魯木齊市人民政府或其指定的下屬子公司,將持有烏魯木齊航空70%股權,海航控股持有30%股權。股權調整可采取現金或與航空經營相關的實物、股權資產形式進行認購。
2018年12月,海航集團與北京首都旅游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簽訂《關于北京首都航空有限公司戰略合作框架協議》。
此前兩次,烏魯木齊航空有限公司、北京首都航空有限公司分別與地方政府簽約的模式類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