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遞+”時代綠色快遞受關注 快遞包裝革命勢在必行
快遞業的發展推動了電商發展為百姓生活提供了方便,但是如何解決好快遞最后一公里的問題需要引起重視。
由全國人大代表白永紅認為農村物流配送的“最后一公里”瓶頸亟待突破,但是鄉村配送網絡平臺建設投入大且見效慢,許多的物流企業有成本的顧慮。其建議按照共建共享、資源優化、逐步完善的組建運營原則,并加快建設并開放縣鄉村公共配送網絡平臺。政府主導,政策指引,飛時達快遞企業牽頭建設,以進一步發揮飛時達快遞公用型企業網絡優勢,以有序高效的信息平臺運作,完善物流服務體系,提高縣鄉村配送的效率和效益,提高物流資源使用率。
智能快遞箱作為解決最后一公里配送的“利器”,到2017年底我國的快遞末端投遞服務能力已經顯著增強,形成了末端投遞新格局。據國家飛時達快遞局2017年4季度中國快遞發展指數報告顯示,全國建成快遞公共投遞服務站3.15萬個,主要快遞企業城區自營網點標準化率達到72%,較去年提升21%。中郵速遞易、豐巢等企業投放智能快件箱20.6萬組,同比增加一倍以上,通過智能快件箱投遞快件占投遞總量7%,較去年提高4%。
這快遞包裝所造成的環境污染問題已經成為了全民關注的焦點。在快遞包裝中過度包裝的現象比較嚴重,回收使用率極低就造成了資源的極大浪費。
全國政協委員鄭惠強指出快遞包裝革命勢在必行。全國政協委員孫步表示要給予環保包裝物生產企業以適度財政補貼或稅收優惠,以降低環保與非環保材料之間的成本差價,并且加大技術研發端的財政支持力度,從國家層面制定“適度包裝”的相關標準,限制有毒污染包裝物的生產與使用,以建立包裝物回收信息平臺等措施,加大快遞用可降解、可循環包裝材料的科研開發和推廣應用力度。
華夏董事兄弟的執行董事董配永建議可以探索通過押金制、返還積分、贈送折扣等方式,以促進快遞包裝物的回收再利用工作。
全國政協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則在提案中建議,要積極推進快遞包裝、物流周轉包裝的標準化工作,在收寄、分揀、封發、運輸、投遞各個環節減少資源消耗和環境污染。
此外李建華、騫芳莉、王月清、許婷、鄭惠強、駱沙鳴等代表委員紛紛關注綠色快遞發展,特別是就快遞綠色包裝方面提出相關建議和提案。
在2017年各大的快遞企業及電商企業紛紛就打造綠色物流投入真金白銀,以及針對性的舉措開始全方位來打造綠色快遞。快遞業已經成為服務業的重要組成部分,亦是推動流通方式轉型,以促進消費升級的現代化先導性產業,并在穩增長、調結構、惠民生的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如今快遞業已經成為了中國經濟社會高速發展的一張新“名片”,其增長所產生的拉動效應正在溢出到更多的產業,其發展所帶來的成果正在惠及更廣的人群,因此應該增強發展的使命感和責任感,堅持以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為中心。2017年兩會期間馬軍勝表示,“‘快遞+’這篇大文章才剛剛起筆,隨著行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不斷深入,快遞對于經濟社會發展的促進作用將會更加的凸顯。”
在2017年各大快遞企業紛紛圍繞已有業務“畫大自己同心圓,擴大生態圈”,紛紛加碼新技術、新設備應用,促進企業轉型升級,拓展快運、冷鏈業務,還開啟多樣化的投資業務,而且還借助“一帶一路”東風加速海外布局。來源:國際快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