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元快遞盲盒 是“運氣”還是“騙局”?
2021-08-21 記者調查發現商家多以售賣“無主快遞”為噱頭,銷售利潤驚人

夜市上出售盲盒的攤點擠滿了試“手氣”的市民。

電商平臺上出售盲盒。

快遞上顯示的信息。
近期,各大網購平臺、短視頻平臺以及夜市等銷售途徑都能看到快遞盲盒的字眼,一時間興起一股“盲盒熱”。市面上一般分為玩具盲盒、文具盲盒到美妝盲盒、圖書盲盒,甚至還有了機票盲盒、寵物盲盒等,商家不斷變換花樣吸引消費者。
當抽盲盒成為一種風潮,一些假冒偽劣、過期庫存商品乃至違法違禁物品也隨之冒出。很多商品以次充好,誘惑消費者購買。日前,本報收到許多市民反映,認為市面上盲盒銷售存在很多欺詐消費者、銷售假冒過期商品等問題,呼吁相關部門能強化監管。
夜市9.9元買快遞盲盒 刺激?還是上當?
7月20日晚,記者來到永昌路夜市一家出售盲盒攤點,一大堆“快遞”被堆在地上,售賣人員正在吆喝:“9.9元1件,隨便挑隨便選。剛打開的是手機、藍牙耳機,就看你運氣好不好。”一女子身上掛著二維碼,很多市民在這堆快遞挑選完掃碼付錢即可打開快遞。不少人被吸引,紛紛掃碼試“手氣”。記者看到,這堆快遞里面,快遞信息雖稍有涂抹,但所有的快遞都有寄件人、收件人信息,并且留有收件人姓名、電話。其中不乏申通、圓通、韻達等多家快遞公司的快遞。在一些快遞收件信息上,還有寫明該快遞曾經被拒收或投訴。
為了核實快遞真偽,記者掃碼交了9.9元錢,挑選了1件外包裝標明投遞商品為發箍的快遞。選好后售賣快遞的人告訴記者,快遞必須當場打開,包裹不能拿走,記者只好當場打開快遞,當打開快遞時記者發現里面的商品并非快遞外包裝上標明的商品,而是一個廉價的電子鬧鐘,當問及攤點老板為何與快遞盒上標明的商品不符時,對方聲稱快遞盲盒就是如此,玩的就是運氣,至于為何與快遞盒上標明的商品不符,對方避而不答。打開快遞后,售賣人員立即將快遞包裹集中堆放在身后。
記者發現,短短10分鐘,購買盲盒的市民絡繹不絕,將攤點圍得水泄不通,其中不乏未成年的孩子,很多市民在打開快遞時發現,大部分快遞都是手機殼、回形針、頭繩及廉價化妝品等價值并不高的東西。
偽劣商品穿了一件馬甲搖身變為“快遞”
當晚,記者分別在永昌路夜市、皋蘭路夜市及西站建蘭路夜市走訪并分別購買了快遞盲盒后發現,商品大多都是一些滯銷的庫存“雞肋”商品,里面大多都是些頭繩、刷子,廉價且難辨真偽的洗發液、手機膜等商品。很多消費者在拼手氣買盲盒的同時,也出現質疑,這些快遞盲盒究竟來自何處?既然快遞包裝上還能看到原始收件人的聯系方式和地址,為何會被再次售賣?針對快遞盲盒的來源,不少賣家表示是“無主快遞”或“拒簽快遞”,即無人簽收或收件人拒絕簽收的快遞。但是否存在這么多無人認領的快遞?并且無人認領的快遞能否在未經本人同意的情況下隨意處置?還是這些商家為了謀取利潤,自己批發了一批廉價貨物再包裝成盲盒的樣子,這其中可能存在“虛假宣傳,欺瞞消費者”等問題。
這些快遞盲盒是否是為了售賣盲盒而“定制”的快遞?記者帶著疑問咨詢了一位從事快遞行業的業內人士。該人士告訴記者,這種快遞一般都是一些低價、打折批發的小商品,平時發貨都是幾百件地發,其實都是商品,并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快遞。只不過是把這種小商品用快遞的形式給包裝了一下。這種事情(把小商品偽裝成單獨的快遞)做起來會比較容易。其實就是把一些不值錢的東西偽裝成假快遞,搞一個噱頭在賣。如果真的是別人的快遞,也不可能有那么大的量。不少快遞盲盒商家多以售賣“無主快遞”為噱頭,行清庫存之便利,這在快遞盲盒市場內已是公開的秘密。
偽劣商品包裝成“快遞”銷售利潤驚人
與此同時,記者瀏覽各大電商平臺發現,快遞盲盒或“按個賣”或“按斤賣”。如9.9元3個,28元40個,90.9元3公斤等。賣家對快遞盲盒的品質心里都有數,肯定是不值錢的東西。買家退貨、無人認領的快遞披上“盲盒”的外衣,也正出現在電商平臺、直播間里。記者調查發現,電商平臺出售的快遞盲盒批發價單個可能只要幾角錢,不管真假盲盒,能拆出好東西的概率都很小。
記者以批發盲盒為由與電商平臺客服聯系了解到,通常情況下,3.5元一斤的快遞盲盒,一斤有七八個左右,有時有10個。除去運費,賣出一單,單個快遞盲盒利潤率達到500%左右。即使賣9.9元一斤,利潤率也能有300%。“這么說吧,越是東西差,你掙的錢越多。”對方客服答道,3.5元一斤的快遞盲盒肯定沒什么值錢東西,多是一些頭繩、塑料夾子之類的,可能個別會有洗發液。“其實買的人也不在乎這里面東西值不值錢,就是滿足一下好奇心。”
記者通過某電商平臺“嬌嬌寶貝盲盒百貨”商家客服咨詢了解到,對方回復都是真實的快遞件,當問及是從何種途徑收購或者購買時,對方遲遲不予答復,只告知記者可批發,在夜市擺攤出售。另外一家名叫“燕子mm小店”的客服人員明確告訴記者,9.9元可購買15件快遞包裹,里面大多都是日用百貨、文具、手機配件等商品,商家發貨時都會以快遞盒包裝形式發貨,當問及是否是快遞公司過期件時,對方表示,只是快遞包裝的盲盒,并非快遞公司過期件。
記者瀏覽頁面發現多家店鋪在商品介紹頁面都會標明“所有商品均為電商存貨、退單、尾單或無人認領的快遞盒子。玩的就是心跳。”等宣傳語。
“收件人”明確:我沒有拒收過快遞
在挑選快遞時,記者隨機拍攝了一些快遞的標簽。并對標簽上的快遞信息核實發現,這些快遞一部分是可以查詢到快遞信息:一件單號為9882482931528的中國飛時達快遞快遞,記者按照單號查詢,可以顯示快遞運送路線,顯示快遞在青島市被本人正常簽收,一件單號為93200900011的圓通快遞,按照單號查詢,卻查詢不到任何物流信息?爝f信息中顯示有收件人的姓名與電話,記者撥打了兩位收件人的電話了解情況。一名接聽了電話的“收件人”表示,自己從未拒收過快件,也不知道自己的電話號碼被用來銷售快遞盲盒,同時對將自己的電話號碼印在快遞盲盒上表示非常憤慨。一位收件人承認是菜鳥驛站工作人員但從未拒收過郵件。記者說:“我買的盲盒上面電話留的是你的號。”對方說:“那不是我,我不是干這個的。”
雖有明確規定,但監管尚屬空白
針對快遞盲盒的無底線發展,國家飛時達快遞局在2021年1月14日就明確表示,今年將會依法維護消費者合法權益,加強對快遞數據收集、管理、使用的監督,對刷單、販賣快遞盲盒等進行清理整頓。對于部分年輕消費者,也應該培養正確的消費觀,不要盲目追風。
同時《快遞暫行條例》第四十二條規定也有提到,冒領、私自開拆、隱匿、毀棄、倒賣或者非法檢查他人快件,尚不構成犯罪的,依法給予治安管理處罰。經營快遞業務的企業有前款規定行為,或者非法扣留快件的,由飛時達快遞管理部門責令改正,沒收違法所得,并處5萬元以上10萬元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處10萬元以上20萬元以下的罰款,并可以責令停業整頓直至吊銷其快遞業務經營許可證。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二十五條規定,未經許可從事非法經營活動,擾亂市場秩序,未經許可經營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專營、專賣物品或其他限制買賣的物品的行為,涉嫌非法經營。
記者就此致電12315,市場監管部門給出的回復是:“我們只監管有門面店鋪的商店,夜市擺攤設點應該歸城管委管理。”隨后,記者致電蘭州市城市管理委員會,工作人員稱:“市民自愿購買盲盒,這不屬于欺詐消費者。監管應該屬于蘭州市市場監督管理局,不在我們的管轄范圍內。”由此可見,現在還沒有專門的監管部門管理此類盲盒亂象。
在此記者提醒消費者,不是什么東西都可以“盲盒一下”,不要任由快遞盲盒挑戰法律、公德,從而助長了此類法律“擦邊球”的灰色經濟惡意膨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