秒殺高鐵、媲美飛機:成都將布局超級高鐵-南美國際空運
時速600-800公里的超高速磁懸浮列車,或將在成都與重慶之間布局。
這是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從7月19日召開的成都市委十三屆五次會議上獲悉的信息。
計劃未來在城市群之間布局超高速磁懸浮列車的并非只有成都,此前中國工程院已開始對粵港澳大灣區廣深港通道建設高速磁浮鐵路先行路段,開展工程預可行性研究。
造價相對高鐵更貴,運力卻相對偏低的超高速磁懸浮列車,未來的市場需求如何,依然處于論證階段。
多城計劃建設磁懸浮列車
7月19日,成都市委十三屆五次會議召開。本次會議的重點之一,是圍繞成都市的東部新城建設展開。
成都市的東部新城,將跨過成都市東部的天然屏障龍泉山,向重慶方向開辟新的城市發展空間。這個被稱為“東進”的戰略規劃,成為成渝城市群發展的關鍵之舉。
上述會議上,成都市長羅強做關于《成都市東部新城空間發展戰略規劃(2017-2035年)》的說明時稱,東部新城將“聚焦國際鐵路通道和國際鐵海聯運通道建設,前瞻性布局重大交通基礎設施”。
其中前瞻性的交通基礎設施,指“預留以600-800公里時速直達重慶的超高速新制式鐵路通道”。
分析人士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以目前的成熟科技力量觀察,能實現600-800公里時速的鐵路運載方式,一般指“超級高鐵”磁懸浮列車。800公里時速的磁懸浮列車,將在全封閉的低真空管道內運行。
目前,成都至重慶之間的高速鐵路線路長度為308千米,設計時速為每小時350公里,在實際運行時速未超300公里的情況下,成都東站至重慶沙坪壩站的最少耗時為1小時13分。如果未來實現600-800公里的時速目標,則成都與重慶之間的客運時間或縮短至半小時,真正實現“同城化”。
觀察人士認為,就區域經濟的角度而言,成都將“超高速新制式鐵路通道”納入未來規劃中,有利于兩座西部經濟體量最大城市的“深度融合”,更有利于成渝城市群沖刺國家戰略。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注意到,城市群之間的磁懸浮列車,并非僅有成都在進行布局。
2019年山東省兩會期間,濟南、泰安均提出建設高速磁浮項目。6月14日召開的2019世界交通運輸大會上,中國工程院院士何華武稱,目前正在開展《大灣區廣深港高速磁懸浮鐵路預可研》等重大課題研究,擬對不同制式高速磁懸浮,結合低真空管(隧)道技術路線及關鍵技術問題進行充分論證,研判技術經濟可行性,并對粵港澳大灣區廣深港通道建設高速磁浮鐵路先行路段,開展工程預可行性研究。
在廣深港高速磁懸浮鐵路線路的設計方面,分別為西線-經廣州站方案,西線-經珠江新城方案,東線-經前海方案,東線-經福田方案。其中,方案一為廣州白云機場磁懸浮站-廣州站-南沙-寶安機場-前海-香港九龍磁懸浮站。
“若以上述設計方案,則廣深港的磁懸浮運行速度,不會太快。”有分析人士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在保障乘客安全和舒適度的前提下,磁懸浮需要預留足夠長的加速和降速距離,而設置過多的中間站點,或為中低度磁懸浮列車的設計思路。”
這意味著,未來成都與重慶之間的超高速磁懸浮列車,為現實600-800公里的運行速度,途中不會設置站點,而是“一站直達”。
警惕項目建設造價過高
在目前國內的磁懸浮商業方面,最早投入運營的是上海市,于2002年建成了世界首條高速磁懸浮商業運營線,最高時速達430公里/小時。
此外,長沙、北京等城市,亦在城軌、地鐵線方面投入了磁懸浮的運營。但城市與城市之間通過磁懸浮方式作交通連接,目前仍處于實驗測試階段。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注意到,600公里時速超過了雙渦輪螺旋槳發動機支線客機“新舟60”的巡航速度,若以800公里時速計算,則接近空客A320的巡航速度。在此方面,西南交通大學為國內的主要研究機構之一。
在2018年舉行的世界交通運輸大會上,西南交大首席科學家張衛華稱,由西南交通大學承擔的“多態耦合軌道交通動模試驗平臺”,可在1500米長、可模擬不同低氣壓環境的真空管道里,開展不同磁懸浮模式比例模型車運行測試。“包括高溫超導磁懸浮模式在內,試驗速度超過音速,理論上有望達到時速1500公里。”
7月22日,西南交大方回復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稱,目前該項目仍處于實驗室階段,尚無更新的進展對外披露。
今年5月,中國中車研發的600公里時速高速磁懸浮試驗樣車在青島下線。中國中車四方股份公司副總工程師丁叁叁稱,時速600公里的高速磁浮列車,其市場目標是填補航空與鐵路交通之間的速度空當。“在行程1000-1500公里的城市之間,高速磁浮將是最佳交通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