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航董事長馬須倫:以數字化轉型開啟新征程-波士頓空運
“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提出,積極發展通用航空。如何打造民航業數字經濟新上風,提升我國民航業數字化水平?如何拓展國際業務空間,擴大我國民航業的“朋友圈”,讓我國航空運輸企業在國際舞臺飛得更高更遠?經濟日報記者近日采訪了中國南方航空團體有限公司董事長、黨組書記馬須倫。
記者:深進實施制造強國戰略,民航業應怎樣部署落實?
馬須倫: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心關于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明確,黨堅持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健全新型舉國體制,強化國家戰略科技氣力,加強基礎研究,推進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和自主創新,國際貨運空運價格,強化知識產權創造、保護、運用,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和世界科技強國。全面實施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進往產能、往庫存、往杠桿、降本錢、補短板,落實鞏固、增強、提升、暢通要求,推進制造強國建設,加快發展現代產業體系,壯大實體經濟,發展數字經濟。
南航堅持創新發展,以數字化轉型助推高質量發展,不中斷向建設世界一流航空運輸企業的目標邁進。
以數字化推動綠色發展。通過“綠色飛行”項目,提前獲取旅客用餐需求、建設全流程跟蹤平臺,實現餐食數目靈活可調、配餐信息實時可查、節能降耗精準可控。
馬須倫: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將對民航業發展帶來深遠影響,各類技術深度融合與綜合運用,為航空公司運營效率提升和本錢控制提供了空間。
馬須倫:“十三五”期間,我國民航業戰略地位和作用持續增強,維持世界第二大航空市場地位,安全水平穩居世界前列。但是,對比世界一流航空公司與國際先進關鍵,新冠肺炎疫情前中國航空公司國際市場供大于求的矛盾依然突出,我國航空公司國際遠程航線抗風險能力相對較弱,國際航空關鍵發展質量亟待進步。
記者:如何看待我國民航業在國際上的競爭力?如何拓展國際業務空間,擴大民航業的國際“朋友圈”?
以數字化保障航空安全。將科技創新作為安全七大體系之一,推動安全治理從“人盯人”向“盯系統”轉變,為安全治理賦能。運用大數據手段,對快速存取記錄器、發動機監控、駕駛艙語音記錄儀的數據進行分析,發現題目,快速改進。建立飛行檔案,構建智能化數據分析平臺,做到精準培訓、精細治理、精益飛行。
目前國際航空市場需求緩慢恢復,我國航空公司國際化發展還是機遇與挑戰并存。建議從六方面走國際化發展道路,有力拓展國際業務空間。
按照高質量發展總體思路,南航堅持創新發展,實施創新驅動戰略,制定了數字化轉型三年轉動規劃,把“強力推動數字化轉型”作為2021年七場硬仗之一,努力實現數字化旅客、數字化員工、數字化流程,推動網絡安全和自主可控能力明顯增強、需求響應速度大幅提升、雙中臺能力充分開釋、新型數字業務蓬勃發展,激發高質量發展的動力和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