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國際海運集運業面臨三難困境
近日,以星更新了2023年全年指引,下調2023年全年業績預期。
將調整后的息稅折舊攤銷前利潤(EBITDA)從此前的18-22億美元下調至12-16億美元,將息稅前利潤(EBIT)從此前的盈利1-5億美元調整為虧損5-1億美元。
虧損幅度明顯更大,高于5月份分析師預計的9500萬美元虧損。
以星表示,其更新的2023年全年指引主要受到該公司所有航線運價持續疲軟的影響,尤其是跨太平洋航線,目前預計這種情況將在2023年下半年持續。
此外,該公司認為,由于需求持續低迷,預計貨運量增長將低于最初預測。
以星總裁兼首席執行官Eli Glickman評論道:“近期集運市場狀況仍然充滿挑戰,預計今年剩余時間需求將保持低迷。雖然以星第二季度的業績基本符合我們的預期,但預計2023年下半年運價不會像之前假設的那樣隨著季節性而提高。”
值得一提的是,近日,杰富瑞(Jefferies)航運分析師Omar Nokta發布的一份報告中就表示,“班輪公司的定價能力有限,大多數航線的即期運價仍然非常疲軟。”他在報告中大幅下調了以星航運的盈利預期。
Nokta早在此之前預測,以星今年將凈虧損1.837億美元,明年將凈虧損8730萬美元。但在11日,其對以星2023-2024年虧損的預期飆升了150%。
目前預計以星今年的凈虧損為3.537億美元,明年的凈虧損為3.247億美元。此外,還介紹了對2025年的展望,預計該航運公司將進一步凈虧損1.508億美元。
根據Alphaliner最新數據,以星在全球班輪公司運力百強榜中排名第10,運營集裝箱船138艘,總運力達60.46萬TEU,其中自有船舶8艘、租賃船舶130艘占比95.3%。在建訂單船舶38艘,約30.6萬TEU,占現有運力50.6%。
集運業面臨三重打擊
集運業正面臨三重打擊:
運費疲軟—某些航線低于盈虧平衡點—而且沒有任何上漲的跡象
運力增加--新船大量涌入市場
高昂船舶租賃費用--船公司在繁榮期以歷史高價租賃的船舶尚未到期,部分租約有效期至2024年或2025年。
以星就是面臨三難困境的典型代表。其非常容易受到運費下跌的影響,特別是在亞洲-美東市場。該公司擁有大量新船訂單,而且這些船舶已經開始下水。
同時,還面臨著高昂的船舶租賃成本,因為以星超過95%的船舶都是租賃的,這比任何其他海運承運人所占比都要高得多。
以星尋求減少船舶租賃負債
Linerlytica表示:“以星已經尋求終止幾艘租船。” Tradewinds援引經紀人的話稱,該承運人“正尋求終止甚至轉租一些傳統巴拿馬型集裝箱船的租約。”
Alphaliner表示:“有傳言稱, 以星正在通過轉租或提前交還來釋放運力。”
船舶經紀公司Braemar沒有透露具體涉及哪家承運商的名稱,但表示“目前正在削減過剩的運力,一些船舶的交還時間比之前的租賃承諾預計要早。”
FreightWaves多次向以星的媒體和投資者關系團隊提出置評請求,但均未得到回應。
以星仍有緩沖余地
在疫情繁榮期,投資者獲得了巨額回報,但自2022年3月達到峰值后以星股票下跌了87%。
盡管如此,和其他大型船公司一樣,以星遠未陷入困境,截止第一季度末仍擁有35億美元現金流。
然而該公司正快速消耗這一緩沖資金,在運費仍低于盈虧平衡點且有新船投入運營的情況下,主動限制高價租船帶來的損失是合理的。
雖然現況不理想,但以星有足夠的現金流和時間來渡過困境。
上一篇 海運集裝箱里進水誰的錯
下一篇 亞馬遜旺季來臨補貨限制不夠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