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ofo欠債風波 被曝拖欠物流供應商欠款
獲悉到ofo從共享單車和價值實現上的的確確是影響了全世界,但是從資金鏈上來說還是一個處于生長發育需要呵護的幼兒,它從成立到現在之所以那么火熱和吸引投資人,有70%是踩在了“共享”這個新經濟理念上,有30%是搶跑了“IOT的流量入口”上。據知戴威自己創業初期時說過:這是一個可有可無的需求,不夠"實在",而且燒錢太快。可戴威也沒想到“錢,會燒得這么快”。
據知在2015年建立經歷過盛極一時,紅遍大江南北及海外,且具有10輪融資的ofo來說,他們萬萬沒料到在3年后的今天,近期ofo因資金鏈斷裂和周轉困難等問題,頻頻被曝拖欠物流供貨商欠款一事,而9月13日又有媒體爆出百世物流申述ofo:因公路貨物運輸合同糾紛開庭。
針對此事件,澎湃新聞報導稱,因為公路貨物運輸合同糾紛,百世物流科技(中國)有限公司申述了ofo的運營主體東峽大通(北京)辦理咨詢有限公司。對于此音訊,百世物流未做出回應,ofo表明將按法律程序處理。
其實從最近1年同享單車的發展來看形勢嚴峻。與ofo同年建立的還有摩拜,這兩家能夠說“既是競對,又是難兄難弟”,建立之初,備受本錢的追捧,一起也得到國內外市場的廣泛普及,之后不負眾望,打敗了很多同行。可即便這樣,也仍是擋不住資金鏈問題帶來的蝴蝶效應,最終在本年4月摩拜被美團收至麾下,而ofo則還在苦苦掙扎,并深陷滴滴+阿里融資迷局。
8月底,有媒體報導稱經過多方信源求證ofo已經被滴滴20億美元收買,但最終仍是被ofo聯合創始人于信否定,于信稱ofo的結局還沒有到。
行業人士戲弄,ofo之所以還在苦苦掙扎,是因為創始人戴威為了一個“面子”,不想被賤價售出。雖如此,但ofo也仍是不得不面對資金鏈斷裂的問題。
從上一年開端就有媒體報導稱ofo與物流公司和生產商、以及維修廠等之間均有欠款,金額達上億元。與ofo有合作關系的物流商表明,從2017年9月、10月份開端,ofo的回款速度慢了許多。而在本年年初開端到現在就又有不間斷音訊稱ofo資金出現問題,并且越演越烈。
據悉1月12日騰訊科技爆料稱ofo公司賬戶上的可用資金僅剩下不到6億人民幣,僅能支撐一個月。
5月ofo對供貨商欠款約12億元,城市運維欠款近3億元,合計欠款15億元,其押金余額35億元左右,賬面可動用現金已經不足5億元。而為保證公司正常運轉,其每月開支需要3億元。
在8月31日上海鳳凰企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發布涉及訴訟公告稱,其控股子公司鳳凰自行車因與東峽大通(北京)辦理咨詢有限公司買賣合同糾紛,向北京市榜首中級人民法院提申述訟。到申述之日,東峽大通仍欠鳳凰自行車貨款人民幣6815.11萬元。
在9月1日財經網報導稱ofo拖欠了云鳥、德邦等多家物流供貨商數億元人民幣欠款。有知情人士稱,ofo拖欠多家物流供貨商數億元欠款,目前正暗里隱秘談判解決方案。有內部人士透露,它可能真的沒錢了。
億歐也從知情人士處獲悉,ofo正等著新一筆過橋款到賬歸還供貨商欠款,更為巧妙的是,就在9月11日,ofo被再次被爆出收到了一筆來自阿里的告貸,數額接近6000萬左右,這筆錢不是融資,而是借貸。音訊稱,這筆告貸不是用來擴張事務,而是用于發薪酬。當天ofo發布聲明稱該報導不實,公司員工的薪酬是正常發放的。
當然,為了扭轉局面,轉虧為盈,為了吸引出資方,ofo也不是沒有做過事務調整,也不是沒有努力過。
本年3月ofo宣稱采納股權和債權并行的融資方法獲得阿里領投、螞蟻金服跟投的E2-1輪8.66億美元。這一次融資中阿里系正式進入ofo董事會。
而在9月5日傳ofo完成了最新一輪的數億美元融資,出資方為螞蟻金服領投,滴滴跟投。此音訊未官宣。據業內人士稱,本次融資與3月份融資狀況相同,是采納股權與債權并行的融資方法。從本年3月和9月的融資方法能夠看出ofo是真的在調整運營模式,妄圖讓ofo再煥第二春。
在ofo事務上,于信曾揭露表明本年5月中旬,ofo方案將員工數量1.2萬人裁減至8000人,很多運維師傅被“優化”,在總部裁員500人。
據悉在之后的6月到8月期間,ofo也有采取一些措施進行業務運營和布局的調整。據新華社報道稱ofo取消了全國范圍內支付寶芝麻信用免押金騎行政策;后又因單車損壞嚴重,退出歐洲多個城市,僅在巴黎、米蘭、倫敦運營,同時,有國外媒體還報道稱,ofo已經開始大幅削減在美國的業務,并且對旗下業務重新定位,更加關注具有更大盈利前景的市場;在進入韓國不到一年時,據知一位了解內幕的知情人士在接受《韓國先驅報》采訪時表示,ofo在最近開始逐步暫停了在韓國的業務,并且已經將大部分韓國市場員工停職,亦為全面裁員做好準備。
根據第一財經報道此前有ofo內部員工透露稱,在八月下旬ofo總部只剩750人左右,九月初計劃進一步裁員400人,人員規模大幅縮減,計劃減至300人以內。對此,億歐向ofo方求證,但未予以回答。
雖然ofo因資金周轉、拖欠供應商錢款等問題,備受媒體及業界的詬病,但不可否認的是,ofo 2015年成立,到現在也不過只有3歲,它的這種創新的運營模式和成長毋庸置疑是成功的。據QuestMobile數據顯示,2018年5月ofo月度活躍用戶規模2889萬,用戶月度總使用次數為9.62億次,超過摩拜,躍居第一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