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研制工業數據交互等基礎共性標準-歐洲國際國際快遞
會上,產業和信息化部發布了第二批“5G+產業互聯網”典型應用場景和重點行業實踐,包括生產過程溯源、廠區智能理貨、全域物流監測、虛擬現場服務等應用場景,以及石化化工、建材、紡織、家電等行業。
未來發展空間廣闊
“‘十四五’期間,5G、產業互聯網將從探索起步階段進進到產業深耕、賦能發展的新階段。”王鵬說。
一個是當下信息通訊技術發展的重要方向,一個是新一代產業革命的技術支撐,5G“遇上”產業互聯網,會給生產和生活帶來哪些神奇變化?未來,“5G+產業互聯網”將呈現怎樣的發展態勢?
產業和信息化部部長肖亞慶表示,要拓展融合應用場景,推動制造業數字化智能化轉型。堅持以智能制造為主攻方向,全面推進5G、產業互聯網等數字技術的產業化、規模化應用。遴選一批專業化解決方案提供商,建設一批5G全連接工廠,做優一批產業互聯網平臺,打造一批復合型專家人才隊伍,帶動千行百業提質增效升級。
一些企業將生產現場的掃碼槍、產業相機、攝像頭等設備接進5G網絡,將生產過程每個工序的物料編碼、作業職員、生產設備狀態等信息實時傳輸到云平臺,并將這些信息進行關聯整合,形成溯源數據庫。人們只需用手機掃一掃產品上的二維碼,就能看到產品批次、品質等信息,用起來更放心。
在家電行業,有的企業通過5G、VR(虛擬現實)等技術展現家電裝配細節,讓新員工“沉醉式”體驗和感受,幫助他們迅速把握技術要領,從而降低培訓本錢,大大縮短新員工的培訓上崗時間。
5G遠程超聲機器人診中斷平臺、仿生機器狗“鐵蛋”、5G無人工廠項目……日前,2021中國5G+產業互聯網大會在湖北武漢舉行,一大批“黑科技”產品、5G關鍵技術等集中亮相,吸引了大量觀眾圍觀、體驗。
“5G、產業互聯網應用普及要牢牢牽住技術創新這個‘牛鼻子’。”肖亞慶說,要加強關鍵技術攻關,聚焦產業共性技術供給,推行“揭榜掛帥”機制,發揮企業創新主體作用,實現產業模組、傳感器、關鍵軟件等領域快速研發和產業化。激活數據潛能,加快研制產業數據交互等基礎共性標準,探索建設數據交易平臺,提升數據治理和開發利用水平。此外,要深化開放共享,構建互利共贏的產業新生態。
“賦能千行百業智能升級,是發展‘5G+產業互聯網’的根本目的。”產業和信息化部總工程師韓夏說,我國5G、產業互聯網創新發展呈現“千姿百態、百花齊放”的良好態勢。產業互聯網網絡、平臺、安全三大功能體系初具規模,基礎電信企業、產業企業、通訊設備企業、軟件企業深度合作,形成多樣化的貿易運營模式,“團體賽”打法更加成熟,區域協同發展的格式更加清楚。
11月21日,國際物流,2021中國5G+產業互聯網大會聚焦聰明工廠、聰明安全等領域,征集并遴選出了58個典型應用案例。其中,天津省級產業互聯網安全態勢感知平臺項目是聰明安全領域的應用案例。該項目依托360公司數字化安全能力框架,通過部署安全監測平臺,可實時監測企業安全態勢,及時提供預警信息,支持安全隱患整改,減少企業經濟損失。
在紡織行業,有的企業通過在縫紉機、巡檢機器人等設備上設置5G模組,實時采集生產、環境等數據,并上傳至邊沿云平臺,可直觀地呈現生產、物流等信息,讓生產效率提升25%,訂單交付周期縮短10%。
融合應用不中斷豐富
如今,借助5G與產業互聯網,越來越多的傳統工廠正變得更加“聰明”。
牽住技術創新“牛鼻子”
“我們已經做了多例5G遠程眼底激光手術。”北京協和醫院眼科主任陳有信告訴記者。在進行遠程激光眼底手術時,醫生需要觀察患者的實時眼底高清圖像等,5G網絡能夠保證治療過程中的通訊實時性,確保激光精準和治療安全。